emc易倍体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

发布时间:2025-01-29 04:20:36    浏览:

[返回]

  随着多个新能源场站近日密集投产,2024年云南省新增集中式新能源装机达1611.874万千瓦,圆满完成全年新增新能源投产并网1600万千瓦目标任务。云南绿色能源资源富集,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达1.5亿千瓦以上。立足资源和发展实际,云南省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5000万千瓦新能源的目标。截至目前,云南省新能源总装机已突破5000万千瓦,占统调发电装机比例达36%,光伏、风电装机均超过火电装机,成为云南第二、第三大电源。2024年,云南新能源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建成投产集中式光伏装机1478.72万千瓦、风电装机133.15万千瓦;全省统调发电量3920.62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702.2亿千瓦时,占比17.91%,新能源单日发电量最大达3.8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成为增量电源主力军。为确保新能源项目“能并尽并”“能接尽接”,云南电网主动服务、简化流程、提高效能,全年共建成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8项、新能源配套间隔工程60项,新能源接网工程项目相较于传统电网工程项目压缩近40%的时间。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不断优化对新能源发电的预测和调度,有效提高了新能源并网管理和消纳效率。

  2024年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604758.56万美元,同比增长14.52%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2月emc易倍体育,,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为604758.56万美元,同比增长14.52%;出口数量为351178490台,同比增长17.15%。2024年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累计出口金额为6111919.57万美元,同比下降5.98%;累计出口数量为3913838029台,同比增长8.08%。2024年1-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4年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德国、韩国、越南、印度、沙特阿拉伯、日本、英国、荷兰、法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66%。其中,向美国出口最多,金额为191188.9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61%。2024年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德国、韩国、越南、荷兰、日本、印度、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2.34%。其中,向美国出口最多,金额为1531390.6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06%。2024年1-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4年1-12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2024年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8791.07万美元,同比增长28.37%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为8791.07万美元,同比增长28.37%;出口数量为4542台,同比下降6.47%;出口均价为1.94万美元/台,同比增长37.59%。2024年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累计出口金额为119336.96万美元,同比增长70.41%;累计出口数量为51586台,同比增长3.47%;出口均价为2.31万美元/台,同比增长65.00%。2024年1-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4年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阿根廷、埃及、南非、德国、立陶宛、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印度、奥地利,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94.78%。其中,向阿根廷出口最多,金额为2301.7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18%。2024年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澳大利亚、埃及、南非、巴西、智利、阿根廷、老挝、土耳其、塞尔维亚、德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36%。其中,向澳大利亚出口最多,金额为17056.2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29%。2024年1-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4年1-12月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CNESA”)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1月15日,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25新闻发布会暨CNESADataLink2024年度储能数据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CNESA”)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海生,全面总结2024年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情况,并展望了2025年发展趋势。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超百吉瓦,达到137.9GW。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26.5%/147.5%。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从区域分布看,新疆和内蒙古分列能量规模和功率规模第一,也是分别以新能源配储和独立储能为主导的省份。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下降幅度趋缓。新型储能招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共有528家企业发布储能系统招采信息,1105家发布EPC招采信息,同比分别增长68%、115%。由于储能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趋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国央企选择采用集采/框采的形式。2024年共有217个中标标段,TOP15企业中标量达到集采/框采标段总数的46%。从集采/框采的技术要求来看,一方面供应商的准入资质门槛提升,产品出货业绩、项目业绩、研发实力等要求进一步严格,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规模较大,对企业吸引力较强,也是低价投标的主战场。从2024年整个中标市场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EPC主导了中标市场,2024年EPC中标规模、中标企业数据都高于储能系统;二是头部集成企业市场竞争力趋强,储能系统Top15企业中标规模达到总中标规模的57%,相比去年进一步提高;三是单个项目的采购,业主更倾向于通过EPC招标实现交钥匙工程。中标价格方面,2024年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下降幅度趋缓,2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全年中标均价628.07元/kWh,同比下降43%。EPC全年中标均价波动式下降,全年中标均价1181.28元/kWh。新型储能产值目标已超3万亿元。从产值规划看,新型储能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多个地方的产业规划中被重点提及,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的产值目标统计已超过3万亿元,此外还有多个地区提出了2027、2030的产值目标,体现了地方对新型储能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视。从投融资看,一级市场储能相关企业投融资事件超过107起,披露金额近176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比下降70%。融资方向中,45起面向系统集成、充换电、锂电及材料。非锂电技术领域,钠电、固态电池关注度较高。2025年,新型储能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根据CNESA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51.9GW之间,平均45GW左右。与此同时,新型储能将呈现出明显的五大特征:从储能价值看,规模化调节与保供价值将不断提升;从参与电力市场看,随着市场衔接机制不断完善,可参与市场服务向“一体多用、分时复用”模式演变;行业洗牌加剧,2024年注销、吊销等异常储能相关企业数量翻番;技术革新推进行业从“卷价格”向“卷价值”转变;从市场规模看,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近日,广东首个“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务区址山服务区(北区)正式开通运营,为过往旅客带来全新体验。该服务区以“近零碳”为核心亮点,采用“光储充直柔一体化”技术,优先利用光伏产生绿色电力,致力于打造新能源特色服务区的典范。其停车棚顶部设光伏发电设备,年均发电量预计可达55.48万度,能基本满足商业用电需求,大幅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配备500KW及1000KWh共2套储能装置,在光伏电力不足时自动释电,确保电力稳定、低碳供应。址山服务区(北区)位于粤西主干线佛开高速海口方向,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停车位231个,满足各类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首批运营共配备42个充电桩车位,其中6个480kW超充车位如同“能量快充站”,短短5至10分钟即可为车辆补充电能。开通运营当天,广大新能源车主纷纷到达现场,体验这一创新交通服务综合体,感受绿色出行魅力。服务区充电桩区域布局合理、指示清晰,停靠车辆都能轻松找到最近距离的充电设施。此外,充电桩操作简单便捷,支持多种支付方式,让车主快速开启充电流程。此外,址山服务区充分融合岭南特色美食等文旅元素,引入“江门优品”“开平优品”等农产品展销新业态,推动“交农文旅商”贯通融合,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再添新动能。春运期间,址山服务区将举办一系列特色精彩活动,诚邀广大车主和市民前来体验。未来,址山服务区(北区)将持续关注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和顾客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和完善设施与服务,吸引更多人选择新能源出行方式,为助力绿色交通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1月11日举办的2025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预测,202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预计将达到10500万千瓦-11500万千瓦,其中陆上9500万千瓦-10000万千瓦,海上1000万千瓦-1500万千瓦。中国风电正在进入年新增装机1亿千瓦的新时代。风电行业的内卷依然严峻。秦海岩表示,风电机组价格从2019年抢装之后大幅下降。到2024年为止,中国风电机组陆上价格降至1400元/千瓦,海上机组价格降至3000元/千瓦以下。“值得高兴的是,最近两个月,陆上机组价格出现回升。这可能有风能展签订的自律公约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因为,整机商的利润在大幅下降倒逼所致。从数据来看,2024年三季度整机商的毛利率都在10%以下。”秦海岩表示。根据测算,秦海岩认为,以10MW机组为例(叶轮直径230m,不含塔筒)进行成本测算:直接成本(材料、制造费用、运输费用)950元/kW,费用(质量投入、研发费用、其他日常费用)250元/kW,合计成本1200元/kW,该价格较为合理。回望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超过8000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过5亿千瓦。风电在电源结构和电力消费结构中均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其经济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风电行业在大容量机组与核心部件研发、新材料应用、测试验证体系建设、施工安装与运维船舶、出口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出口方面,2024年,中国风电整机出口5.5GW,出口至24个国家,累计出口至56个国家。秦海岩坦言,当前风电行业正在穿越周期,挑战和机遇并存。面对“内卷式”竞争、质量事故、电力现货市场带来的挑战,业界已经携手加以应对;国际化、零碳产业园、人工智能等,赋予了风电发展无限可能。2024年前10月,我国风力发电量超758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2.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为4.9亿千瓦,同比增长19.2%。(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双碳”背景下绿电一路高歌猛进,过程中绿电消纳问题逐渐显露,以光伏装机容量与入网电量间的差量为例,绿电消纳可提升空间非常大。这一问题加速新型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的产生和完善,自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emc易倍体育,、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5部政策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emc易倍体育,,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绿电利用,从而达到逐步减少石化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2024年12月3日《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一时热度高涨。回顾以往,河南光伏市场有关绿电入网、限发等现象仍然存在,原因也是多样的。有业内人士分析,方案有“离网”之意,并顾虑真的离得了现有电网基础吗?是否还有其他补充措施?方案出台不足一个月河南省委换帅,方案执行效果受到业界关注。2025年1月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接受记者采访分析,从源头看,新型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政策和项目都是为“双碳”目标,为减碳做努力。结合目前电力能源的服务和销售体系,以及碳交易等因素,企业、园区等的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暂时还离不开现有电力线路,原因很简单,绿电无法隔空输送到用电企业。但比较中国与美国电力企业运行模式差异非常明显,美国电力企业是以服务为主的,没有电力销售。而中国电力企业既有服务又有购销,体制机制上属于专营。因此发电企业入网和销售都要依赖电网。假如源网荷储一体化普及运行,或借鉴美国电力企业运行模式,那么电力专营模式将会改变,同时现有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将有可能出现供需地位倒置。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拉锯现象,毕竟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没有隶属关系。电力专营利润这份蛋糕是目前电网企业一时难以割舍的,当然电网企业也有地方政府无法抗拒的理由电网安全责任谁负?绿电消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源网荷储一体化也存在许多关键环节。董秀成表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储”很关键,目前储能技术多样,抽水蓄能、空气压缩、电化学储能等。抽水蓄能一地一指标的政策不科学,地质条件优越可多建,平原地带要指标也无用。空气压缩成本过高。储能市场电化学储能(又称充电宝)目前占比最高,以锂离子电池最多。无论何种形式,储能建设的吸纳能力非常关键。还有电池的耐用性,成本问题等。当下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运模式多为先融后投,从市场角度看收、放、储电平衡才是好市场。也就是要区域内发电量、经营主体用电量、充电宝容量协调。宏观角度看,源网荷储一体化要推得好,中央政府需要做顶层设计。而这一设计的关键是把碳控政策的指标分解到地方并予以考核,当然地方政府也必将把任务指标量化到经营主体。采用减碳政策压力+低价电吸引力,促使企业多用绿电,从而实现“双碳”目标。另需同步进行的是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把电网服务与购售职能分离,保留并提升服务,把电力交易交给市场。从微电网运行稳定角度看,源网荷储一体化“离网”颇具挑战的是电力补充和富裕消纳,如果配上绿氢、绿色甲醇等能源生产和备用电源,保障局部电力稳定运行或许更完备。(中国工业报记者张永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加快推进碳足迹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相继出台文件,明确了产品碳足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参与机构遴选结果,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联认证中心”)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6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机构。据悉,2024年9月,国家认监委组织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参与机构遴选工作,本次公布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参与机构遴选结果,标志着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碳标识认证制度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加快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将对促进绿色供应链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中电联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并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认证评价机构,是电力行业唯一一家同时具备从事产品认证、服务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和电力需求侧评价资质的认证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部署,推进电力装备碳足迹标识认证,促进电力装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近年来,中电联认证中心对50余家企业的输电杆塔、智能电表、变压器、导地线类电力装备产品开展了碳足迹认证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促进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6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机构,标志着国家认监委对中电联认证中心行业地位和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未来,中电联认证中心将严格依据国家认监委有关要求和技术文件,在试点产品范围内,按照统一部署科学有序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为更多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精准的服务。(中国工业报记者曹雅丽)

  西南深山,电力工人在百米高空“走钢丝”安装间隔棒,让导线保持安全距离;中部平原,机械设备在占地约360亩的终端换流站忙碌作业,电缆敷设量超过1100公里眼下,近万名建设者正齐心协力,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特高压,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途经西藏、四川、重庆、湖北4个省份,全长1901公里的金上至湖北特高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它将汇集金沙江上游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瞬息之间把电力送至数千里之外的湖北,每年可向华中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海拔高、运输难、建设险,项目攻克多项挑战海拔4797.9米!2024年10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翻越色烔玛山完成架线,创造世界最高海拔特高压工程施工纪录。高约65米、重约85吨的铁塔与雪山交相辉映,条条银线通向远方。“我们是全线海拔最高的标段,沿线米,部分地段导线毫米厚。人容易缺氧,普通机械设备的效能也会受到影响。”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川4标段项目经理施铭青介绍,这次施工均采用高原专用机械设备,现场还配备了便携氧气、药品等,有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作为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的建设,先后攻克了多项挑战。运输难,无人高山中开路。两侧都是悬崖,从空中俯瞰就像一把刀的刀背。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川10标段的任务,是在最陡坡度达到65度的“刀背梁”上建设113基铁塔。如何将架设铁塔所需的近7.5万吨物资运入深山、送上“刀背梁”,是施工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川10标段项目经理邹忠旋介绍,施工团队修建了6条共36公里长的道路。为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除必须修建临时道路的地段外,其余点位均采用索道运输,前后修建了82条、累计长度超过60公里的运输索道。从高速公路到临时道路,由大车运;从临时道路到索道起点,用骡马驮;再经由一次索道转送至二次索道,好似“蚂蚁搬大象”。“从四川泸定县到施工现场,要经过100余处S形或U形弯道;一条索道平均每天运输不到5吨塔材,以143吨重的铁塔为例,理想情况下也需1个月才能完成,更别说最重的一座塔有近400吨重。”邹忠旋说。建设险,湍急大河上架线千伏输电线月,金上至湖北特高压跨越大渡河导线展放工作全部完成。“那几天总下雨,导线和滑车的摩擦力变小,如果牵引过快导线容易脱落,因此每分钟只能非常仔细地放不到60米。”川10标段施工班长盛宇强说,跨越大渡河期间,3条110千伏输电线路需要停电,由其他线路临时转供,为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他们“两班倒”轮换作业、缩短工期。重庆段,山地地形占比超60%,累计跨越高铁及高速公路9次、通航河流6次、重要电力线次;湖北段,两次跨越长江,其中恩施段60%的铁塔塔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塔基溶洞遍布挑战再多也要建!重要原因就在于金上至湖北特高压项目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一方面,川藏高原清洁能源送出“有渠道”。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替代燃煤超过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另一方面,华中地区电力供应“有支撑”。预计到2030年,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将增至4050亿千瓦时,而当地火电、水电等常规电力机组增长速度有限,金上至湖北特高压每年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将带来更有力的电力支撑。强化自主创新,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水平面对诸多建设难题,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强化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现有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施工能力。全景可视化,导线展放更安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牵引速度不要太快。”四川雅安市荥经县,钢丝绳联通牵引走板,牵引着2根直径4.3厘米的导线缓缓升空。牵引场技术员观察着走板和导线的行进状态,用对讲机与数公里外的张力机操作手进行沟通。与之前的放线施工不同,这次作业应用了全景可视化及智能仿真张力放线系统,能够提前模拟导线展放过程,实时监控收集滑车、走板等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将数据集成到现场控制指挥中心。如此一来,施工效率提升约25%,可靠性大幅提升。放线后的效果如何检测、后期如何运维?在重庆,电力公司创新研发自行走导线查验机器人,可通过无人机快速起吊安装在导线上,自己“行走”质检。“通过快速定位、激光扫描等技术,机器人可以对线路外观质量、导线弧度、通道障碍物等数据进行采集和识别,雨雾、夜间等工况下都能作业,提高查验效率。”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部特高压建设处副处长陈进介绍。一站分两站,水风光送出更高效。常规特高压直流送端多是单个换流站,通常占地400亩左右。但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的送端,地形破碎,项目团队选择拆分成两个串联、占地面积均为200多亩的换流站:在四川甘孜水电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帮果换流站;在西藏昌都水风光混合能源基地,建设卡麦换流站。“换流站拆分后仍需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分址送出、多能互补。但中间连接的线路较长,设备复杂程度和运维要求都要更高。”国网四川直流中心直流运维分部副主任周立龙说。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550千伏快速断路器,将首次在帮果换流站换流变压器进行开关试点应用,能够将分闸时间从50毫秒缩短至25毫秒以内,有效降低换流站充油型电气设备故障时的运行风险。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产生多重效益“这份工作收入不错,边干边学,还掌握了混凝土搅拌、接地线月,荥经县楠林村村民赵青祥来到特高压工程打工,做一些基础浇筑、开挖线沟的工作。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基础施工高峰期,仅四川段就有上千名当地人员加入建设。对于荥经县先锋村村民刘文龙来说,工程为运输材料修建的一条约6公里长的道路,让村里的花椒、核桃等山货外运更便捷,“以前上山不容易,十天半个月才能采到足够的山货。如今有了盘山路,当天就能用三轮车运下山。”特高压工程投资大,在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算,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可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数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电力流向布局,形成“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的跨省跨区输电格局。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42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其中国家电网38项、南方电网4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在特高压工程的支撑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2012年的超3亿千瓦增加至2023年的超15亿千瓦。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国还将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积极推动蒙西至京津冀、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送电四川、南疆送电川渝等输电通道核准开工。(人民日报记者丁怡婷)

  2024年12月27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科技创新产业园(以下简称“数智电网科创园”)在四川成都正式启航,首批生态合作企业签约。中国工业报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建设数智电网科创园,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电网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西南电网智能化升级,全面重塑电网生产管理方式。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表示,四川天府新区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奋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当前聚焦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聚23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数智电网科创园这一新能源重大产业化园区的投建,将大幅推动能源技术攻关与产业集聚,引领带动先进能源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强表示,数智电网科创园的正式启航,是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四川天府新区双方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共同构建数智电网产业链创新生态的标志性成果,对促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提质升级,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获悉,数智电网科创园建设工作启动一年来,双方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等顶尖研究机构,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行业领先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贯通“设计、研发、小试、中试、验证、应用”创新链产业链全环节,构建了以电力鸿蒙产业链为底座、电力人工智能产业链为核心、电力应用场景产业链为牵引的“三链融合”产业布局,成为西南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当下,成都所在的西南电网,在功能、形态、结构、特征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电网西南分部副主任、党委委员,国网西南电力研究院董事、党委书记李本良表示,部分能源电力技术已经全面进入了无人区,必须要紧紧依赖数字化技术,对西南电网的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升级,全面重塑电网生产管理方式。空天电力大数据遥感+导航+通信一体化技术,在推动数智电网大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天举办的数智电网产业链创新生态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表示,空天电力大数据在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规划方面,可识别高清影像,结合政务地理图,通过图层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生成规划路径,提高规划效率和准确性。建设领域,支持辨识建设线路走向、交跨位置及地理环境,为前期方案编制、进度跟踪和施工监督提供智能化服务,有效管控项目风险,降成本提效率。生产环节,可助力保电与防汛工作,实现现场数据实时传输、隐患上报和精细化保电巡检管理,增强自然灾害研判与监测预警能力,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营配方面,可精准预测并规划新能源布局,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增强能源系统灵活性。调度环节,基于多源遥感卫星影像和DEM数据,可建立水库蓄水量估算模型,为水电调度提供精准辅助决策,提升调度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量子通信,成为未来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生态的重要保障。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裁周雷分析,量子信息科技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解决信息安全传输问题,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计算能力需求,有效提高能源系统的监测、控制。活动上,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还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据悉,该创新平台是按照国资委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的部署要求,牵头筹建的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人工智能支链,将依托2030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电力鸿蒙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召开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专题研讨会emc易倍体育,emc易倍体育,emc易倍体育,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搜索